2024年盛京银行营收下降14.6%;归母净利润下降15.2%。
文/每日财报 张恒
近日,盛京银行,交出了一份业绩双降的“成绩单”。
顶着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城商行光环,盛京银行2014年远赴港股上市,彼时这块稀缺的金融牌照被昔日地产龙头恒大看中,不惜花重金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盛京银行也迎来了经营发展高光时刻。
随着2021年恒大风波爆发后,从股权变更、恒大退出,到向地方AMC出售1760亿元资产,再到董监高“去恒大化”,盛京银行随之进入了低谷期。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盛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5.77亿元,同比下降了14.6%;实现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下降15.9%;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减少了15.2%。
在3月28日公布财报后,盛京银行的股价在两个工作日里每天跌幅均超3%,一度沦为“仙股”,目前股价仅在1港元/股上下徘徊,与当初7.56港元/股发行价相比已跌去近九成,市值不足90亿港元。
降幅有所收窄,
净息差跌至监管红线
从业绩下降幅度来看,去年盛京银行有了明显的改善。2023年该行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下滑高达37.85%、25.25%,2024年下降幅度放缓,这是一个转好的迹象,也侧面说明了盛京银行在内外部战略实施和业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去年盛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8.87亿元,同比减少了19.8亿元,降幅高达22.3%,其中,利息收入同比减少57.57亿元,同时利息支出同比减少37.78亿元。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是该行利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盛京银行实现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47.42亿元,同比减少18.3%,占利息收入的比重为75.85%,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该行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和收益率同比减少所致。
利息净收入减少了,净息差自然也跟着下降,2024年盛京银行的净息差从上年末的0.96%降到了0.80%,为历年来最低水平。
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的规定,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最低标准是0.8%。这意味着盛京银行净息差已跌到最低标准,如果未来不能及时调整,可能会面临监管压力。
非息净收入中,去年盛京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降幅最大,而投资净收益成为营收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换言之,如果不是在投资收益上有所斩获,那么盛京银行2024年的盈利表现可能会更难看。
财报数据显示,由于报告期内该行代理及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2024年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1.16亿元,同比减少0.31亿元,降幅达21%。
与此同时,去年盛京银行实现金融投资净收益40.47亿元,同比增加25.27亿元,增幅高达166.2%,主要是报告期内处置债券资产净收益同比增加所致。
我们此前不止一次说过,对银行业来讲,投资净收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赚到钱,可一旦市场降温,银行投资收益端显然会受到拖累。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般而言,在投资收益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会反哺于银行营收也会跟着受益上涨,而盛京银行却是个例外,整体营收却没有同步提升,这进一步反映出了其在核心主营业务上拓展和盈利能力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盛京银行的营业费用达58.59亿元,同比减少了1.4亿元,降幅2.3%。营业费用支出得到一定压降。
对于业绩出现的双降情况,盛京银行在2024年报中也坦言,主要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调、市场利率下行、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叠加影响,使得自身多项经营指标下行且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飙升
在资产质量方面,盛京银行不良指标呈现“一平一升”: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持平,不良贷款总额上升。
截至2024年末,盛京银行不良贷款为134.38亿元,较上年末的128.06亿元增加了6.3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8%,与上年持平。拨备覆盖率157%,较上年末下降了2.5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5%,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6%;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11.19%。盛京银行两项指标均未及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不良贷款率仍居于高位。
从贷款五级分类来看,去年盛京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大幅增加,达到200.54亿元,同比增长34.73%,占整体贷款总额的4%,同比提升了0.9个百分点。我们知道,关注类贷款很可能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偏偏盛京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上涨幅度这么大,这意味着未来其资产质量可能会进一步面临下行风险。
从贷款构成来看,去年盛京银行公司贷款的最大组成部分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建筑业的客户。
2024年该行向上述前五大行业的公司客户所提供的贷款余额总计达2990亿元,同比增长了8.55%,所占当期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9.7%。
但这些行业中仍有不少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也有的不降反升。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率为4.37%,同比压降了0.65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0.8%,同比小幅减少了0.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不良率同比压降0.74个百分点至1.46%;制造业和建筑业不良贷款率均有所抬头,分别为3.98%、6.48%,同比分别上涨了0.37个百分点、3.49个百分点。
个人贷款方面,截至2024年末,盛京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2.9%,同比增长了0.16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高达3.66%,较上年末增长0.93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为3.36%,同比上涨了1.18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则是同比压降了0.6个百分点至2.23%。
可以明显看到,去年盛京银行3.66%的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已经大幅超过房贷利率,包括存量房贷利率了,要知道,目前不少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0.5%的水平,哪怕近年来楼市不景气,该指标超过1%的银行也是不多见的。
事实上,目前盛京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的居高难下与此前恒大入驻密切相关。恒大曾发布公告称,2020年至2021年期间,盛京银行向恒大集团提供资金,共计人民币325.95亿元。
随着两者陷入“蜜月期”,盛京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其个人住房贷款占仅为1.9%,但到2022年这一占比直接升至9.29%,加之对公房地产贷款,2022年盛京银行的涉房贷款占比更是高达22.2%,逼近监管红线。
此后,随着恒大落幕,盛京银行开始回归国有,再加上房地产陷入周期调整,该行这才放缓了对个人按揭贷款的发放,并专注于化解其中存量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盛京银行发放的个人按揭贷款总额为495.1亿元,同比减少了7.48%,所占当期总贷款的比重也由2023年的11.2%缩减至如今的9.89%。
然而,就以上图示的个人按揭贷款不良走势情况来看,盛京银行在经过恒大风波后,个人按揭房贷不良率持续上扬,目前已近乎逼近4%高点了,不良风险敞口依然在暴露,还未完全出清,如何有效化解这部分贷款潜在的加剧风险,对盛京银行显然是一场大考。
信用卡不良率高企被“雪藏”,
资本充足水平待提升
《每日财报》还关注到,除了房贷基本盘,盛京银行的个人经营贷与信用卡业务同样压力山大。
虽然去年该行主动收缩了个人经营贷业务,向个人发放的贷款金额从2023年的66.82亿元大幅降至如今的49.78亿元,降幅达25.5%,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该业务不良率却不降反升,高达3.36%,同比增长了1.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盛京银行前几年狂飙的经营贷,如今在大降温的趋势下,不良压力却也在持续暴露中。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盛京银行每年都会在年报中披露信用卡透支不良率情况,但2024年报中却并未有所提及。而根据2024年半年报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份,该行个人贷款中的信用卡不良率尤为突出,高达8.17%,较年初整整提升了1个百分点,彼时如此之高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可谓远超同行。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收24.67亿元,同比下降10.26%;税前净利润为-3.33亿元,较2023年的-5.78亿元亏损额度有所收窄。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4年末,盛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4%,资本充足率为14.69%。三项指标中仅有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有所上升,上涨了0.57个百分点,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23年末均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0.16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抵御损失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下降了,可能会削弱盛京银行在极端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也意味着资本质量也会跟着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7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5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0%。以此标准衡量,盛京银行虽各级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但依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整体来看,盛京银行最艰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业绩虽然还在滑坡,但相较于之前跌幅,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趋势,同时,此前长时间积累的存量风险如今也一一爆发出来,该行也在努力的化解中,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盛京银行能够真正甩掉历史包袱,迎来新局面。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